司法事业越进步,改革任务越艰巨,法院队伍能力水平面临的考验就越严峻。加强履职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新考验下,人民法院加强队伍建设的不二之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大力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增强法院干警履职能力,并在提升执法办案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掌握和运用信息化能力等方面卓有建树。广大干警得实惠,一扫本领恐慌;司法事业更是受益,犹如注入源源动力。
“秘笈”一:又比又学,法官增实力
每到周四上午,对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来说,都是充满紧张的时刻。在天津一中院管理指挥中心里,1位院领导与11位审判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庭审评查小组正在对当天的全部庭审进行逐一评查,并随机选取庭审进行全程评查。
评查内容从庭审形象到程序应用,从审判长的庭审驾驭能力到合议庭成员的配合默契程度全部涵盖,评查组会给每一位法官的表现打分,并对每一次庭审评查中发现的优点和问题进行总结,通报全院。
事实上,这只是天津一中院开展的“六比六看六提高”活动的一部分。由领导干部牵头,组织全院干警参加。
所谓“六比六看六提高”,就是比庭审看能力,提高庭审整体水平;比文书看论理,提高文书说理水平;比审限看效率,提高案件审理速度;比质量看效果,提高案件审理质量;比调研看成果,提高法院调研水平;比作风看民意,提高法院司法形象。通过比与看,评选出各单项“能手”和“标兵”,同时也让落后人员被点了名,既表彰了先进,又鞭策了落后。
该院以青年干警为重点,形成了“两套机制一套载体”的培养模式,通过把新招录的青年干警派驻到基层法院实习锻炼一年,并组织优秀法官对青年法官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培养等方式,使青年干警很快进入角色,成长为中坚力量。
自主学习也是提升法院干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院行政庭开展“实务小讲堂”活动,采取一人主讲、全体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思维,开阔思路。有的部门还创建了微信群、QQ群,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化学习交流。全院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强烈的进取意识,法官整体业务能力和办案水平显著提升。
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2015年,天津一中院新收案件16128件,结案16224件,一年半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实现了“清零”目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100%。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秘笈”二:双语培训,法官接地气
“铛!”法槌的声音回荡在甘肃迭部的大山树林深处,一起藏汉两族同胞之间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巡回法庭正在开庭,迭部林区基层法院院长杨华晖担任审判长,他运用藏汉双语询问案情,并成功调处了纠纷,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庭后,双方当事人在法官见证下握手言和。
为了满足民族地区群众的诉讼需求,提升民族地区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甘肃大力推行双语人才培养“千人计划”。早在2013年9月,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舟曲县建成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并投入使用。
此后,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和全省政法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基地双语人才培训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构建一个协调领导机构,搭建三条培养路径,建成五大培训工作平台”的“135”工作格局,在提升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能力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甘肃省已设立了“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甘肃省政法干警培训基地”“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基地”等9个培训机构。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法院藏汉双语审判问题研修班、全省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专题研讨班等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学员近4500人次,培训范围覆盖全国473个人民法院。
与此同时,甘肃高院联合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邀请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四省藏汉双语专家,组建了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创造性地完成《宪法教程》等10部教材的编撰,填补了国内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的空白,并被中国法院博物馆永久收藏,在提高藏区政法系统司法能力、促进法律在民族地区的正确实施、推进藏区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中国政府在国际人权大会上,以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等双语法律读本的出版发行为例,论证中国政府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人权。
“秘笈”三:网络教育,法官“涨姿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扩张,互联网对人民法院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法院系统在“科技强院”背景下,强调要培养一支对专业技术和司法业务都精通的队伍,使技术和业务最大限度地实现融合。
信息化是最高人民法院一直下大力气狠抓的硬件——全国法院司局级、处级干部网络培训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83.9%;连接全国四级法院的远程视频系统为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培训提供了平台;“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网”建设已全面启动,一个网上网下相结合、开放兼容共享的培训体系将逐步形成。
比如上海法院的教育培训网络系统,由教学管理、培训管理、资料管理、人员、档案、考核、统计等9大板块58项功能组成,形成了高效的现代化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上海全市几千名法官,都可在网上自主选学,即时、准确、便捷。
上海还利用三级法院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和“上海法院即时通讯平台”“上海法院12368短信平台”的功能,构建完善的学员服务体系。如利用“点对点”和“点对群”短信发送功能,将“通知接收提醒”“上报时间催告”和“培训友情提示”等内容,发至每位学员的手机上,避免信息传递梗阻或中断等现象;借助上海法院“微信平台”,拓宽教学服务渠道,在中长期培训班建立同学群、微信群,及时上传下达有关培训信息,实现管理服务并举,便捷、精准、优质、高效。
上海法院还开发建立了“上海法院移动终端教育培训云平台”,把上海高院外网提供的学习资源和互联网上的其他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集中,法院干警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浏览信息、网上报名、互动交流、在线学习等,既避免了高峰时段学习的网络拥堵,还便于干警对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又为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提供了便捷,有效满足干警的各种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