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为解决这一实际难题,淄博中院决定在全市未设法庭的偏远乡镇设立55处便民工作站。与此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辖区群众提供远程法律咨询服务,并可以进行远程接访。法庭与司法所、派出所、基层调解组织四维联动,真正解决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淄博中院统一安装的便民服务数字化平台,放置在各处人民法庭诉讼服务大厅最显眼的位置,赭红色的背景与人民法庭外观相互映衬。公共信息公开、案件信息公开、文书自助打印、调解机制建设、帮我找法官等5个栏目一目了然。
“当事人可以利用触摸屏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同时,我们还开发了手机APP案件查询系统,实现随时随地查询。”淄博中院网络管理处处长姜冰用手机演示使用方法。
信息化给法庭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电子签章系统启用后,经印章管理人网上审核打印内容和打印数量,即可加盖印章。另外,用手机对准裁判文书左上角的二维码,即可获取案件流程和承办法官等多种信息,司法公开的方式真正搭上了快车,接上了“地气”。
临淄区凤凰人民法庭院内一座石山与审判执行区域相对而立,昭示着法官执法如山,另一侧心形水池内碧波荡漾,象征着法官对待群众温情似水。
“我们每天接触各种案子,但群众一辈子可能就打这一次官司,而且是最后的选择,想到这些,对他们就更要热心一些、耐心一些。”说起司法作风的改进,在鲁村人民法庭锻炼的小李感慨道。原来,为让新进人员了解基层工作和业务,提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淄博中院要求机关新进人员一律到人民法庭学习锻炼。
“柢固生长,根深视久”,法庭是法院工作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稳步发展。勤劳朴实的淄博法院人正在人民法庭这片热土上,用汗水书写着崭新的篇章。淄博将以“公信法庭”创建为依托,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