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校科级班调研团在生祠法庭座谈。鞠 凯 摄 |
这是调研活动的第二天,学员们在这一天来到靖江法院下辖的最基层的人民法庭,实地参与司法案件的送达,旁听一起案件的庭审,并与基层法官一同进行调解。
在此前召开的座谈会上,靖江法院院长陈卫东介绍,近年来,该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激增。与2008年相比,2013年靖江法院案件受理数已经翻了一番,达到13000余件。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司法需求,靖江法院将全院77名具备法官身份的干警全部推向了审判一线,近200人的队伍,仅留下不到20人在行政部门以维持运转。面对汹涌而来的案件压力,一线法官“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人均办案近300件,有10位法官年均办案数超过400件,他们多数都来自最基层的人民法庭。
尽管对办案一线案多人少的矛盾早有了解,但如此情境,还是让团员们感到吃惊。去年靖江法院办案最多的法官展飞,一年审结了近800个案件。当了解到在他办结的3751件案件中至今无一投诉、改判、信访时,学员们对这位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用心传递公平正义,默默守护一方安宁的“草根法官”敬佩不已。
团员们此行还与生祠法庭法官一同下乡送达开庭传票。由于被告家中无人,法官多方联系未果后,邀请村干部见证进行了留置送达。回到法庭一算,这一次就用去了一个半小时。如果满打满算,半天能送达三次,除去开庭时间,法官只能自觉加班,把制作裁判文书放在晚上。如果有人问法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法官把时间都用在了一次次的送达、一个个的庭审、一份份的裁判文书、一次次的下乡普法中。
其实,在基层人民法庭,一般没有大案、要案,多数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学员们深刻感受到,案件越是繁杂琐碎,就越是应当坚持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司法为民绝不是机械空洞的政治口号,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用心感受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办案时才能对法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公平正义写到老百姓心里,让老百姓乐于接受司法裁判的结果,树立司法应有的尊严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