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版

第03版
现在开庭

第04版
综合新闻

第05版
理论周刊

第06版
刑事行政

第07版
民商审判

第08版
综合业务
  标题导航
苍南县法院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上海一中院公布涉自贸区案件审判指引
河南高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全面运行
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表彰先进
上海自贸区司法论坛在沪召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刘贵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胡云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公告
以刚性程序保障实体公正
强化案例意识 促进司法公正
最高法院通报违规用车和经商专项治理情况
最高法院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
最高法院通报落实八项规定专项检查情况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法院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
立案后5日内向社会公示 应当审查立功表现是否属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记者  许  聪)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规定》全文见三版),根据《规定》,减刑、假释案件一律在立案后5日内依法向社会公示,职务犯罪的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的罪犯等六类减刑、假释的案件必须开庭审理,减刑、假释裁定书应当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规定》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通报了《规定》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孙军工说,关于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程序,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在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组织、审理范围、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要求等方面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各地法院在实践中虽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尚存在做法不相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2014年年初,中央政法委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中,对严格减刑、假释案件的程序规定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要求。2014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召开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指导意见视频会议,提出了“五个一律”的工作要求,抓住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程序运行中的关键节点,提出了明确的执行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在认真总结各地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本《规定》。

    《规定》明确减刑、假释案件一律在立案后5日内依法向社会公示,并且原则上应当通过互联网公示,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规定》要求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全面考量罪犯执行期间表现、犯罪具体情节、再犯罪危险性等情况;进一步明确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报请减刑的,公示期间收到不同意见的,人民检察院有异议的,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系职务犯罪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及其他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等六类减刑、假释案件必须开庭审理;针对假立功问题,执行机关以罪犯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为由提出减刑的,应当审查立功或重大立功表现是否属实。涉及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者其他贡献的,应当审查该成果是否系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独立完成,并经有关主管机关确认。

    《规定》还对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参与人员、场所和程序,减刑、假释案件书面审理时实质审查不够的问题以及减刑、假释裁判文书的形式、内容和公布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法院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已经属本网书面授权用户,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法院报”
制作单位:人民法院报出版部。京ICP备05029464号